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北京模式”發布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9-19 點擊:次
9月12日,記者從2025年服貿會“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專題論壇上了解到,北京市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統籌工作機制正式發布,聚焦創新策源、產業轉化、場景應用和產業落地,打造全鏈條融合發展的“北京模式”,展示了北京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中探索出的新范式、新模式。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基礎,是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北京市充分發揮北京高校、研究機構多的優勢,服務好其在京發展,助力其產生更多科研成果,保持在基礎研究領域的引領優勢。注重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融通發展,著力加強面向產業轉化的有組織科技創新。在原始創新領域,用好已形成的自然科學基金“市-區-企業”共同出資聯合基金模式,引導企業出資、出題,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基礎科學問題和“卡脖子”問題。在前沿產業領域,優化在人工智能等領域形成的“領軍人才+新型研發機構”模式,進一步發揮北京智源研究院、北生所、中關村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科民非組織作用,推動開展面向未來、具有產業價值、引領型的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為實現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安全可控提供支撐。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關鍵,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北京目前共有1475家企業設立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突破1000家,企業創新活力強。北京將進一步強化在區塊鏈與先進計算、RISC-V等強應用牽引產業領域形成的“科研機構+企業”模式。充分發揮企業“出題人、答題人、閱卷人”的作用,支持科技領軍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合作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全鏈條協同攻關”。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途徑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北京將根據產業特點,分行業分領域建立孵化平臺,培養、引進高水平技術經理人隊伍,進一步優化產業共性平臺體系,加強概念驗證、中試等共性平臺建設,加強本市首臺(套)示范應用,充分發揮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的作用,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我們還將發揮好政府部門作用,在涉及生命安全等強監管產業領域,用好醫藥健康產業形成三醫聯動的專班機制模式,科研單位、產業發展部門與行業主管部門,協同聯動推動產業發展,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落地。
同時,北京建立部門間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工作機制,科技部門將立足當好驅動創新的“策源部門”和推動產業發展的“孵化部門”,加強“0-1”原始創新引領;各行業主管部門將著力增強1-10、10-100科技創新轉化、產業化發展能力;各區重點聚焦抓產業落地,一體化推進技術攻關、成果轉化、項目落地和生態構建。北京還將大力發展知識產權、法律、人力等生產性服務業,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基金作用,構建適應首都科技創新發展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組建由戰略科學家、企業家和行業領軍人才等組成的融合發展戰略咨詢專家委員會,全方位“掃描”,分析國際國內前沿科技發展態勢、重大科研方向布局和領軍人才團隊,加強對科技創新、產業創新識別研判,提前布局產業前沿領域、搶占未來制高點。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北京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