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7方面19個發展導向!兩部門印發《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指引》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9-23 點擊:次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指引》,引導工業園區特色化、集約化、數智化、綠色化、規范化發展。
一是做強特色優勢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壯大新賽道新動能,著力打造特色突出、優勢明顯、效益顯著的主導產業,避免同質化競爭,原則上不宜超過3個主導產業。二是完善園區空間治理。推動土地集約利用、優化園區空間布局,探索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工業上樓”等方式,拓展產業發展空間。三是培優園區企業主體。支持龍頭企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促進中小企業做精做優細分領域并融入龍頭企業供應鏈體系。四是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鼓勵有條件的園區建設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等高水平創新載體,深化與國家高新區、國家級經開區等的創新合作。五是促進實數深度融合。加強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應用,探索建設高標準數字園區,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六是推動綠色安全發展。鼓勵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建設綠色工業園區和零碳園區,強化生產安全保障。七是提高開放合作水平。加強跨園聯動互助,推動產業和科技跨境合作。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將與地方有關部門形成合力,指導工業園區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工信部聯規〔2025〕18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發展改革委:
現將《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指引》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2025年9月1日
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指引
工業園區是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在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發揮重要作用。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引導工業園區提質增效升級,加快高質量發展,制定本指引。
本指引所稱工業園區是由省級人民政府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批準設立,以制造業和相關生產性服務業為主體,具有明確四至范圍的實體型產業集聚區,原則上應列入《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
一
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聚焦產業特色,完善空間治理,培優企業主體,匯聚創新要素,深化實數融合,推動綠色發展,擴大開放合作,引導工業園區特色化、集約化、數智化、綠色化、規范化發展,加快提質增效升級,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有力支撐。
二
發展導向
(一)做強特色優勢產業
1.明確園區產業定位。充分考慮本地資源環境稟賦和產業基礎,聚焦產業發展重點,編制園區產業發展規劃。著力打造特色突出、優勢明顯、效益顯著的主導產業,避免低水平、同質化競爭,原則上不宜超過3個主導產業。建立健全園區產業評估和監測機制,持續優化產業發展布局。
2.強化產業鏈式集聚。梳理企業、技術、產品強項與短板,精準識別園區產業鏈供應鏈的優勢和薄弱環節,采取鏈式招商、產學研聯合、生態協作等多種方式推動產業鏈上下游集聚發展。建立“鏈長制”等針對性工作體系,促進上下游企業強化產業協同與創新發展。
3.提升園區產業能級。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引導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應用,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立足產業特色優勢,因地制宜加強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謀劃布局,推動場景建設和開放,促進技術創新迭代,積極培育壯大新賽道新動能。
(二)完善園區空間治理
4.加強土地集約利用。探索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期出讓等方式優化園區土地供給。以協商收回、協議置換、費用獎懲、使用權轉讓等方式盤活園區存量土地,做好低效用地再開發。在符合規劃、確保安全等前提下,探索“工業上樓”、立體倉儲建設等新方式,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強化土地效益評價考核和結果運用,優先保障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優質企業用地需求。
5.優化園區空間布局。依據國土空間規劃,因地制宜調整優化園區生產和生活空間布局。聚焦主導產業,科學合理建設道路交通、環保安全、倉儲物流、能源保障等基礎設施,完善研發創新、生產制造、商務生活等配套設施。加強園區與周邊地區的聯動合作,探索與社區的協同發展,為園區企業和員工提供醫療、教育、文化、娛樂、體育等公共服務。
(三)培優園區企業主體
6.健全企業梯度培育機制。建立園區企業梯度培育庫,加強分類指導,強化精準支持。引導大企業發展成為具有生態主導力、國際競爭力的領航企業。培育一批科技和創新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及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
7.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支持龍頭企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促進中小企業做精做優細分領域并積極融入龍頭企業供應鏈體系,形成園區內大中小企業更緊密的協作關系。引導園區內大企業向中小企業發布科技創新需求和產品采購計劃,先試首用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產品,加速中小企業產品推廣應用。
8.優化企業服務體系。推進“一窗辦理”“一網通辦”建設,強化重點企業和項目“一對一”精準服務。用好中小企業服務“一張網”。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園區設施投資建設,建立健全市場化運營機制。支持園區企業參與實施制造業卓越質量工程,不斷提升質量管理能力。聚焦企業發展需求,引入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咨詢、創業孵化、檢驗檢測、金融信貸等服務機構,構建完善的企業服務體系。
(四)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
9.加強創新資源建設和共享。聚焦主導產業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園區建設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等高水平創新載體,搭建概念驗證、中試驗證等創新和服務平臺,開放場景推動工業軟件應用。鼓勵園區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和新型研發機構。深化園區與國家高新區、國家級經開區等在科技創新資源對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的合作共享。
10.強化創新人才引進培育。建立健全創新人才引育機制,加強政策保障,支持企業引進創新人才和團隊。加強與高等院校、職業院校、科研院所等機構合作,建設人才實訓基地,為園區企業培養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鼓勵有條件的園區建設國家卓越工程師實踐基地、現代產業學院等人才培養載體,增強高端人才吸聚能力。
(五)促進實數深度融合
11.加強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應用。推進5G、千兆光網、IPv6、移動物聯網等園區網絡基礎設施部署,推動工業互聯網進園區。支持適度建設或有效利用數據存儲與計算基礎設施,加強園區內算力資源統籌調度。鼓勵有條件的園區打造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設施,提升開源操作系統應用水平,夯實園區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基礎。
12.提高園區數字化服務能力。鼓勵有條件的園區建設面向主導產業的高質量數據集,促進數據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安全共享。加強園區經濟運行監測分析,結合經濟形勢、產業態勢、區位條件等,開展產業運行研判和風險預警。基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建設園區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提升招商引資、資產管理、物業管控等全方位綜合服務能力。探索建設高標準數字園區。
13.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鼓勵園區企業開展老舊設備數字化改造,推動智能制造裝備和系統的普及應用,打造智能場景和智能工廠。探索產業鏈供應鏈整體數字化轉型的“鏈式改造”,引導龍頭企業開發數字化轉型通用工具產品和解決方案,并向園區上下游企業開放,孵化培育工業軟件企業。面向中小企業加快“小快輕準”數字化解決方案應用落地,支持制造業企業打造數字化新產品、新應用、新服務。
(六)推動綠色安全發展
14.加快園區綠色設施建設。加強屋頂光伏、分散式風電、多元儲能、充電樁等新能源基礎設施的開發利用,探索構建工業綠色微電網、零碳能源供給系統和園區級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重點加強污水、垃圾、有害物收集處理等公共設施建設,推進原生資源協同利用,加快園區內固廢收集、處置和綜合利用能力建設,積極推進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積極建設綠色工業園區,探索建設零碳園區。
15.鼓勵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推廣可再生能源替代、電氣化改造、多能聯供等措施,提升企業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推動重點用能用水行業的節能節水改造,加強能源梯次利用和水資源循環梯級利用,提高企業能效水效。鼓勵企業圍繞能源低碳化、資源高效化、生產潔凈化、產品綠色化、用地集約化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創建綠色工廠。
16.強化園區生產安全保障。持續完善園區安全生產體系,推動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督促企業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和重大事故隱患動態清零工作。依據重點區域安全生產禁止和限制類產業目錄,強化項目安全準入管控。加強安全科技支撐,加大安全應急裝備配備使用力度。組織安全教育培訓和演練,提升企業從業人員安全素質。
(七)提高開放合作水平
17.開展產業轉移發展對接。綜合考慮區域優勢、能源資源、環境容量、市場空間等因素,積極參與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落實企業異地技改搬遷等政策措施,鼓勵有條件的園區探索產業轉出轉入地的利益分享機制,吸引更多企業在園區落地。
18.加強跨園區聯動互助。積極與周邊區域開展“總部+基地”“研發+制造”“市場+產品”等一體化協同發展模式。探索深化伙伴園區、飛地園區等跨園區合作,推動成果異地轉化、項目共建、場景共拓,加快跨園區要素流動。
19.深化國際產業和科技合作。鼓勵有條件的園區主動對接國際產業和科技資源,探索建設跨境孵化器、海外研發中心等載體。深化與國家高新區、國家級經開區、自貿試驗區等聯動發展,推動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金磚國家的相關機構開展產業和科技跨境合作,促進雙向貿易和投資高質量發展。
三
組織實施
20.加強工業園區發展指導。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指導地方和園區落實指引要求,及時總結工業園區好的經驗做法和成果成效,推廣園區典型案例,推動制定工業園區相關標準規范。指導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加強政策研究儲備,強化對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支持,建立健全工業園區管理機制,促進園區與政府部門的溝通協調,做好園區運行監測。
21.促進工業園區交流合作。組織現場交流會、調研深度行等各類活動,推動園區間、企業間交流互動。通過多種媒體方式,加強園區高質量發展理論成果、實踐舉措的宣傳分享。以項目合作、平臺搭建、行業組織建設等形式,促進園區資源實現廣泛連接和高效共享。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